“但使龙城飞将在”说的是汉代飞将军李广,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;这句唐诗出自王昌龄的《出塞》: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
为什么说“龙城飞将”指李广:
1、李广拥有“飞将军”的美名,这和李广的传奇经历和强悍的个人骑射能力有关,可惜生不逢时。
2、李广在防守匈奴方面是有很大功劳的。平定七国之乱时,李广一战成名,之后他的一生大都在北部边疆防守匈奴,历任上谷郡、右北平郡、代郡、雁门郡、云中郡等地太守。而他镇守的这些地方大都位于阴山一线,因而后面那句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,就显得合情合理了。
3、“龙城飞将”就和“九原吕布”、“常山赵子龙”等这些出生地+人名号的说法类似。李广是甘肃天水人,天水是伏羲、女娲、轩辕故里,古代就有龙城之名。
飞将的真实面目
李广是和卫青同一个时代的人物。在上文提到的汉武帝派四位将军分四路领兵出发,作为骁骑将军的李广一路上都没有遇见匈奴,最后只能无功而返。
另一方面,从李广所参与的战争来看,李广并没有王昌龄诗中“龙城飞将”的霸气与威武。比如让卫青名声大振的龙城一战,李广却在此战中不幸被俘虏,最后只能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家;
又比如最出名的漠北之战,李广任前将军,此战他是十分重要的人物,可是李广却因为自己迷路了,最后耽误了时间,没有参加这次战争,最后选择自杀。
我们初读这个故事,一定觉得李广此人荒诞无比,连汉武帝也发出了难堪大任的感叹!
李广完全不符合王昌龄诗中飞将军的英勇形象,那为什么教科书上会暗指龙城飞将军是李广。
李广常年驻守边关,大半生的光景都是和匈奴的对战中度过,历史上有过不完整统计,李广和匈奴的对战高达一百七十多场!虽然他的战绩屈指可数,但是他终身未封侯、不得意的一生,正是文人墨客写诗,最受欢迎的对象之一。
王勃在他的《滕王阁序》中写道:“时运不齐,命运多舛;冯唐易老,李广难堪。”来通过李广抒发自己不得志的境遇。
而从另一方面来说,李广的外号就是“飞将军”,久而久之人民都这样把龙城飞将认为李广。